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daily」標籤的文章

師資、薪資、競爭力

每每次提到薪資的問題,真的就很讓人沮喪。 經過了多年的刺激方案、各種的金融改革...., 國民所得在經過15年的努力後, 總算達到與每15年前相近的水準。 在這一段時間內,水費漲了、電費漲了、 材米油鹽幾乎沒有一個不漲,連工作時間都增加了(上班打卡制、 下班責任制),但是一個從學校畢業的新鮮人,他的薪水跌了、 工作難找了。 台灣的經濟成長率15年的平均是正成長、物價指數是正成長、 房價是正成長、平均國民債務是正成長、精神疾病正成長了, 好多好多的正成長,都增加了人民生活的壓力。 在這一段的時間內,什麼東西減少了呢?每年的假日時數減少了、運動的時間減少了、一些特殊的疾病的年齡也減少了、 睡眠的時間也減少了、出生率也減少了、工作機會少了, 連國家的稅收都少了。 寫了這麼多,發現了良好的競爭力指數,有什麼幫助呢? 在人民的層面上,好像沒什麼關係。但這是抱怨文嗎?不是的。我只是在想,人, 才是國家的重要的資產, 怎麼去維持這個資產是需要很花很多心思去考慮的。 而台灣要考慮問題,應該要更全面一些,以經濟為主要考量的政策, 為的是解決什麼問題呢?政府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服務民眾, 民眾的收入和所得,才是屬於人民經濟議題。 台灣花很多很多的心力在經濟問題上, 卻無法解決與人民最相關的經濟問題。 只是一昧的降低薪水高的人來滿足人民的觀感, 卻不做實際上可以達到讓人民富足的作法,這樣的手法, 和文革的鬥爭手法不是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正確的作法, 是想辦法讓大家都能夠富足,在心智、情緖、 體能和創造力上都能快速的提昇, 有著更多的旅遊的時間和足以支付其旅遊所需的費用。 透過旅遊的方式,來體驗全球化、體驗文化的差異, 藉著人民的視野提升,境界的改變,來促進台灣的全球化發展, 由內而外,而不是都透過口號的方式,關起門來全球化, 也不是透過1、2個人達到全球化,深耕人民、重視「 人為本的資產」,才是維持國家長治的手段啊。 參考來源: "目前各大學的國際級大師,多半是來台演講或短期講學,很少有長期任教,為讓公立大學也能延聘國際級大師來台,提高競爭力,教育部長吳清基在接受《評鑑》雙月刊專訪時表示,政府研擬跨部會修法,鬆綁大學人事相關法規不受採購法限制,雖然大學已可利用校務基金,發給教授更高薪水,但實務上,大學多捨不得用。日前在總統與國策顧問、中研院院長、國科會主委等跨部會首長的一場座談中,...

11月下雪天

台灣,除了高山外,幾乎都難遇到雪。但是在透過網路的傳遞。 竟讓人可以就仿佛經歷了,那11/1日的北京:「它,落下了, 在11月初,北京街頭。」 一張張的照片讓人身歷其中,感覺的雪輕輕覆蓋在大地上的美, 透過雪的白和其它顏色的混搭,美。但涼意,確遙在它方,無法感覺到那溫度,僅那一首「雪下得太早」 在心中帶來一小小的蕭澀。 雖然後來得知,這一切都是美麗的誤會,但是不影響這樣的感受。 參考來源: 前一天還是艷陽高照的藍天,11/1早上醒來,窗外卻飄著雪,而且一下子就積了些厚度。當地人也說,已經好幾年沒這麼早下雪,沒想到這麼幸運就被我們遇上了。大多植物都還長著葉子,草地還是綠的,玫瑰也還在綻放,卻一夕之間都染白了頭。 參考來源: 11月1日 第一場雪 - 空間 顏色 貓 旅行事件簿  (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

給小時候的自己

這時候,你應該已經離開了學校,離開了那相處了四年的校園了,雖然在這一段時間,你一直因為上課想要說話,被老師點名,至於有沒有遭受到處罰,由20多年後的我,已經想不起來了,所以可以證明那時候發生的事情都是一些小事,因為已經被我忘光了。 還記得在最後發表感言的那一天,你沒有哭,你還為此擔心了許久,擔心自己是不是一個沒有感情的人?笨蛋,不要再擔心了,在不久的將來,你將為了一件事情鎖住了自己心菲達3年的時間,而且那一件事好死不死剛好是感情的問題。 但是如果你看得到這一封信,我還是要提醒你一下,對朋友還是要常保持連絡,那個你曾經認為會從同學變一輩子朋友的人,張金生,在3年後,你們就沒有再連絡了,而且也連絡不上了。那個體育、美術樣樣比你強的女生,常常和你打打鬧鬧的女生,在1年後你也連絡不上她了,在2年後,在某些不經意的時候,你還會拿走曾經和她交換的生日禮物,想念著她。至於那一次,因為有人說她和別的男生在一起,讓你感覺整個人空掉的那個感覺,你懷疑的在猜想是不是心碎的感覺,在多年以後的我,還是沒有辦法給你一個答案,因為往後的日子中,你沒有再發生過類似的感覺,也許是因為她從你的超級好朋友變成了幾個人的超級好朋友的關係。但是你還是要注意,所有你認為會長長久久維持住的友情,甚至是你的超級好朋友,都是需要花心思去維持的,如果可以,和他們多保持連絡吧,因為目前和你一起離開校園的超級好朋友中,只剩下 I-wei 和你還有連絡而已。 在夏天的時候,你常常因為想喝個冷飲,把玩著口袋的零錢,站在販賣機前想了老半天,然後手伸入口袋中,握緊那個5元的大硬幣,轉身離去。每每回想到這樣的情況,我還是忍不住想給你掌聲,這麼小的年紀,就懂得了控制金錢的花費,但是還是要提醒了,節省雖然是好處,但是不是錢不花丟在豬豬存錢桶中還是放在口袋中就是省錢。我曾經為了省那30元的停車費,最後整台機車都不見了,所以還是要審甚的去評估用錢,不要因小失大。 不專心的笨蛋,雖然你名次在班上都在中上,但是我還是必須要這樣稱呼你,知道你很喜歡玩電動,但是花了時間去玩,你除了在鑽研破關的技巧外,其實你並沒有從上面得到太多什麼,而且你花了錢去請家人幫你去買了那一堆牛頓雜誌,想說要一次看夠介紹星系所有的文章,讓自己可以知道更多東西,但是因為你為了解決超級瑪琍無法破關的問題,一直在最上面努力,最後牛頓雜誌連土星那一篇都沒有看完,而且我還要告訴你一...

父親備忘錄

從 快樂瑪麗安民權分校 突然看這一樣的一篇文章,覺的很棒,就轉一篇到自己的 blog 中提醒同樣身為父親的我。 《父親備忘錄》 李文斯敦、朗德(W. Livingston Larned) 孩子,請聽我說。雖然你睡得正熟,一隻小手掌壓在臉頰下,你的頭髮微濕,卷曲的黏貼在上面。我偷偷溜進你的臥房,因為剛才在書房看報的時候,內心不斷地受苛貴,終於帶著愧疚的心情來到你的床前。 Listen, son: I am saying this as you lie asleep, one little paw crumpled under your cheek and the blond curls stickily wet on your damp forehead. I have stolen into your room alone. Just a few minutes ago, as I sat reading my paper in the library, a stifling wave of remorse swept over me. Guiltily I came to your bedside. 我想了許多事,孩子,我常常對你發脾氣。早上你穿好衣服準備上學,胡亂用毛巾在臉上碰一下。我責備你;你沒有把鞋子擦乾淨,我責備你;看你把東西亂扔,我更生氣對你吼叫。 There are the things I was thinking, son: I had been cross to you. I scolded you as you were dressing for school because you gave your face merely a dab with a towel. I took you to task for not cleaning your shoes. I called out angrily when you threw some of your things on the floor. 早餐的時候也一樣。我常罵你打翻東西,吃飯不細嚼慢嚥,把兩肘放在桌上,奶油塗得太厚等等。等到你離開餐桌去玩,我也準備出門,你轉過身,揮著小手喊:『再見,爸爸!』我仍皺著眉頭回答:『肩膀挺好!』 At breakfast I found fault, ...

一個事實,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自己賺到

在看完 塵襲 的 這一篇文章 後,心裡有很深的感觸,雖然 塵襲 利用故事的部分來說明,但是我將要自我提醒的部分,摘錄下來,如下: 一個事實,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自己賺到 貼心服務是一種習慣 觀念不改,機會也都將會在抱怨聲中悄悄流逝 人生就是這麼現實,小動作,大關鍵,機會往往是給準備好的人 有時想想,也許一生當中會擁有的財富每個人皆相同, 不同的是有人會因為個性與財富擦肩而過,自私讓我們死守眼前自以為的所有, 借問心不打開,如何能真正開心的走過人間這一回

錢變薄了但心卻暖了

在我們這一代的人,小時候常常聽到這樣的一句話:「兩個恰恰好、一個不嫌少」,我弄不清楚,是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需要利用這樣的口號,來降低台灣的人口數,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文化的衝擊下,台灣漸漸的已經走向了老年化社會,雖然醫學的進步可能是老年化社會的推手,但是因為知識的提升、生活壓力的增加與劇烈的競爭力等因素,讓現世的人們已經愈來愈晚婚,更甚至不結婚的也有。而且台灣在稅法上並沒有針對結婚或是養育下一代有優惠,從97年開始起的夫婦所得稅強制合併申報的措施,對於雙薪家庭而言,其實幾乎可視為一種處罰。然而現金的社會中,僅靠一份薪水幾乎難以去撐起一個家庭,所以結婚、家庭、小孩對於現在社會的人們而言,變成了一種負擔。 上述所言其實是我在抱怨而已,對於從小變灌輸「香火」延續概念的我,雖然不是很認同這樣的觀念,但是仍在不知不覺被植入了這樣的想法。因此現在的我我結婚了且育有兩個小孩。就在前一陣子,我的第二個小朋友「米兒」出生了。雖然他現在還很小,連翻身都不會,每天有很長的時間都是在睡覺,但是米兒的出現,讓生活上還是出現了不少的變化。 在只有「噗仔」的時候,老婆如果需要買一些東西,帶著噗仔出門前往市場,但是米兒出現後,變成不可能了。只能利用早上我還沒上班前,先幫忙看著小朋友的時候,出門去買些東西。但是平常我不在家的時候,兩個小朋友的作息不同的關係,她常常是忙一個小朋友,又換成另一個小朋友 要忙,每當兩個小朋友同時鬧起來的時候,就會手忙腳亂,雖然我在家的時候,可以先幫忙照顧米兒(因為噗仔在鬧的時候都不理我),讓她可以專心應付一個,但 是當我不在的時候,又是怎麼樣的一個情形呢?這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對於家庭中有了新的成員,我們還是十分高興,雖然床變小了但彼此的體溫近了、空間變小了但接觸的時間變長了、錢變薄了但心卻暖了。

Open Office Calc 初試

隨著慢慢的把重心轉到 Ubuntu 的平台上後,開始熟練 Calc 變成第二件事情,最近因為需求的關係,需要進行一些試算表的運作,於是開始使用 Calc,在使用的過程中,讓我發現了下述的兩個問題: 開啟xls 檔中文字變亂碼的困境 最近因為要整理報告的需求,開始去試用 Calc,在試用的過程中馬上就遇到十分困擾的事情。因為資料來源是由 MOS 系統中匯出的資料檔(xls檔案),在 excel 中開啟是正常的,但是若利用 open office 開啟,中文字的部分就變成亂碼無法閱讀。後來試著用 gedit 開啟檔案內容,才發現 xls 檔的內容竟是 html 的格式。解決的方法只好用 excel 將檔案開啟,清除格式再重新存檔,之後再利用 calc 開啟,顯示才正確無誤。 處理速度不佳的問題 這一次的操作目標是整年度的資料,為了要方便做一些圖表,需要將資料做一些格式轉換、篩選排序,將3000多筆的資料在 Calc 中進行資料整理。每次重新資料整理的時候,都覺得電腦已接近當機,但是同樣的資料筆數在 excel 中,處理起來卻是十分的流暢。因為 Calc 處理效率較差的原因,讓我在進行資料整理的時候,在等待上多花了不少的時間,還有幾次因為變更排序,造成了 Calc 自行關閉的情況。經過了幾次的試用後,真不知道在 Ubuntu 中處理這少量的資料,除了 Calc 外,是否還有其它的解決方案呢?否則或許就得要動用到 base 來進行資料的整理了。

Open Office Writer 使用心得

開始用 Open Office(OOo) 只是一個習慣,在網路上看著很多人一直在介紹這一個軟體,一直在說 Ms Office 的問題,所以開始試用。雖然我一直不清楚這兩個的差別,且在很早很早以前是 Ms Office 帶我進入文書編輯的世界(雖然倚天中文更早,但是其功能實在是太陽春,所以不算),但是它的價錢實在不是十分的可以親近,隨著版號的一直上升,還是學生的我,也就隨著版本的升級就一直轉換著版本(學校有提供授權真好),總是覺得新的版本好像會有比較好的功能,但是確是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需要什麼?所以在這一個文書編輯或文字撰寫的路上,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其實我也從來沒有去弄懂過。但是在Windows XP 的環境上,要用 OOo 十在不是一件很方便的事,且在已經擁有 Ms Office 的前提下,人還是會遷就於習慣,使用熟悉的軟體,要再去使用 OOo 的動機就會變小了。 但是自從 Ubuntu 推出了 wubi 的安裝方法後,我也在 Ubuntu 8.04 版以後,慢慢的把自己的工作環境轉移到 ubuntu 上,雖然一個始的動機只是因為我想要有類似 Vista 的特效(因我的電腦配備還沒有滿足到 Vista 的要求,再加上去上 RHCE 課程的時候,老師用的那些畫面特效很吸引人,加上畢業後也沒有授權軟體可以使用),於是就一腳進入了 Ubuntu 的世界中。在 Ubuntu 內,沒有 Ms Office ,所以在文件的撰寫與修改要求上,需要去找到可以符合公司一般傳輸的 doc 格式的軟體,於是開始接觸 Open Office 。說實在的,因為在接觸 Open Office 之前,我已經開始習慣於 Office 2007 的新功能,在整合式圖表的功能上,我的使用量一直滿大的,如何去優化或解決 OOo 在這上面的問題,其實迄今我也一直沒有找到什麼解決方法。但是在於條列點的方面,OOo Writer讓我很滿意,或在進入該項目後,提供相對應且簡單的工具列自動出現,真的滿方便的。雖然我還不是很能夠讓自己融入在 OOo 的撰寫環境上,加上大 OOo 字數統計一直無法正確的算出文字的數量(請參考 OpenOffice Writer 字數計算的陷阱 一文)。但是習慣真的也是一個很可怕的因素,我也因為常常使用 OOo Writer 當成文件的撰寫與儲存工具,漸漸的已經習慣起利用 OOo W...

電腦書單

O'Reilly bash shell 入門 sed & awk

不需要去尋找沒有歧視的地方

今天看了一部 MOD 的周末電影,訴說著一個日本的故事,描寫一個窮苦的家庭,因為父母早逝的關係,由長兄擔負起了家計的責任,照顧著弟弟,供其念書生活,但是因為過於勞累,不幸身體受了傷無法工作,整個家計陷入了困難,哥哥為此起了不好的念頭-偷竊,但是在偷竊的過程中,卻失手殺了對方,後來因為殺人罪而被判罪,從此弟弟的生活就一直因為有一個殺人犯的哥哥,一直都很不順利,常常因為最後被發現有一個殺人犯的哥哥,而被迫到處流轉,失去工作,雖然弟弟在人生的路上一直逃避,只想要找到一個沒人被歧視的地方,在這一個過程中,卻往往在人生將要發光發熱的時候,又因為哥哥的關係,失去了一切。但是最後,靠著一個一路上支持他的女生(最後成為他的老婆),讓他慢慢的走出來,雖然他們的孩子也受到了一些不平等的對待,但是他老婆,靠著自己強韌的心,帶領著全家人走出來。 在劇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不需要去尋找沒有歧視的地方,所需要做的是,慢慢去建立屬於自己正常的社會關係,然後擴展那樣的社會關係。」,我想人生應該也是透過很多的社會關係,慢慢的來建構出來的,在生命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在面對問題的同時,我們需要做的是去找發覺目前周邊的關係,保持住正確的部分,並開始擴展,漸漸的人生就會慢慢的走出屬於自己的光明。

OpenOffice Writer 字數計算的陷阱

圖片
在 Linux 的環境下,大家習慣的文字編排的時候,應該大家都是使用 OpenOffice Writer來做處理比較多,但是在撰寫文章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有字數的限制,所以能正確的掌握書寫的文字數目變成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需要在規定內完成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 但近日來我自己把日記貼到 blogger 上前,也習慣先在 writer 完成後,總計字數過後,再轉貼至 blogger 上,但是每每其字數出來的結果,其呈現的都是讓我覺得很奇怪,感覺上字數的差異很大,但是因為在 ubuntu 下我也找不到其它可以做中英文字統計的工具,也都只好依賴 writer 來完成這一件事情。直到9/30日篇文那一篇雜文後,還是下定決心去弄清楚為什麼 writer 上的字數統計,是那一個數字才能夠計算到正確的字數。在網路上翻找的結果首先看到一篇與字數有篇的討論: 誤我良多:Open Office Writer ,可以知道若只是純中文的時候,可以看字元數來做判斷,但是如果中英混合的時候 abc 就會判斷為三個字元,又會造成無法正確計算的問題。作者提供下圖來做說明 而發現此問題的作者,把問題反應到了 OpenOffice.org 補給站的此篇討論中 中,在討論中有人回應說字數(Words)在 writer 中好像有內建了中文分詞的功能,所以會呈現斷詞的現象。 在 google 的搜尋中,除了這兩篇有討論到 Writer 字數計算的部分外,就沒有看到其它的討論了。當是發現此問題的作者是使用 OpenOffice 2.2 版,而現在我已經是使用 OpenOffice 2.4 版了,這樣的問題還是存在,依此結果看來,應該是問題沒有正確的被回報或討論到,那目前要怎麼解決這一個不準備的問題呢?我想還是再到官方網站看看有沒有人提供類似的問題來好了。 == 替代方案: 目前在 ubuntu 下要做中英文字數計算,可以利用 MadEdit 的字數總計,在經過測試過後,目前 MadEdit 的字數計算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下課後的作息

經歷了這一連串上課的日子,RHCE的第一門課,將要在9/24結束了,在這一個月的日子,每次下課回到家以後,最早已經快22:30了,稍為整理一下,洗個澡就已經近11點15分,然後開始回顧一下上課的內容,雖然這一門的內容大部分之我而言,都還算是滿輕鬆,有大部分的指令其實我都已經用過,或是用過之後又忘掉的,剛好利用這一門課來回憶一下。 但是上課除了回憶外,怎麼讓上課的效果更好呢?於後我開始利用 ubuntu 內建的 tomboy 軟體來進行筆記的部分,先將 RHCE 中指令有的參數,都一一的做一下測試,並將章節結束後的 Lab 每一點一點的看一次並試著自己逐一回答問題。更利用 man 指令的方式,來了解該指令更多參數的用法,並記錄下來自己覺得可能用到的部分。在這一陣子的學習中,慢慢練習了一些比較基本的功夫,所以利用 tomboy 整理的筆記的技巧上還不是很好,正確的說,應該是自己整理筆記的技巧不好,但是隨著練習的增加,希望可以慢慢的強化自己筆記建檔與歸類不完善的部分。

關於生活的安排:婚姻與子女

時間,一直在無聲無息中流動著,常常突然回想起來,哇!原來一年又過了,想著當初迎接我們家小寶貝小噗來到的九月,竟然又無聲無息的到來了,再沒幾天,小噗將要滿周歲了,在這一段的日子裡,有辛苦當然也有歡笑,雖然在我的人生的規劃上,小噗的到來晚了些,相對於父母親的那一代,雖然他們是屬於較晚婚的,但是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我應該已經2歲多了。 關於這一個現象,或許有人會說:「因為生活的方式改變了,大家的學歷愈讀愈高,所以結婚的年齡也愈來愈晚了啊。現在甚至還有有抱持的不婚或不生育的一群人」。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雖然這幾年來台灣的經濟發展了有成長,但是生活的壓力並沒有變少,相對而且,在近10年未調薪的前提下,物價的成長已讓民眾慢慢的無法喘息,一個大學的畢業生,在台北工作,其薪水扣掉房租與生活的開銷,已經幾乎無法存錢,這樣的生活壓力下,很難有多的薪水養育下一代。再加上台灣的稅制不鼓勵婚姻關係,結婚後需要回併申報薪資,但是又沒有較高的扣除額,在精算的情況下,非婚的關係相對而言可以省下一筆開銷。 可是非婚關係,對於彼此而言,是一種比較沒有保障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下,要生育下一代的可能性和意願,相對而言,就會下降。常常是當兩個人願意多了那一層婚姻關係的時候,也過了合適生子女的年紀了。所以漸漸的,在相同年齡的同事間,有子女的人數減少了,雖然我們已經比我的父母親晚了2年多才開始有了小噗,但是在同事間,我竟然已算是較早有小孩的人。 說了這麼多,我是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呢?其實主要是因為近日有一個同事退休了,而工作時聽到另一位小他一歲的同事說:「如果有想要有子女的還是要早一些生,你們看,我才小大哥一歲,他最小的兒子都念博士班了,而我的二兒子才高二。」這樣的話,敲了我一下,雖然我結婚沒有多久,老婆就懷孕了,我們沒有享受多少兩人的單獨婚後時光,有時候想起來會有一點點可惜,但是聽到同事這麼說,又有一點覺得犧牲了一些屬於兩個人的時光,可以在往後的歲月中,不用年紀一大把了還需要拉拔子女,想想也還滿不錯的。或是我的想法和目前的主流想法已經脫節了,但是又如何呢?我是想要養育下一代的,雖然我無法決定他們的成長或未來,但是我希望他們能夠走過我的人生。 不是只有小噗而已,怎麼用他【們】複數型的出現呢?哇!被發現了,是的,我和老婆又預計在12月迎著另一個新成員的來臨,而他的的暱稱,我暫時又決定叫他【小米】了。

賣梳子給和尚

前些日子,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篇,賣梳子給和尚,讓我十分的震驚,雖然說這是一個小故事,但是我或是也會像一開始就離開、漫罵的人一樣,覺得這是那一家公司固意在為難員工。但是故事看下去,看到了三個人的結果。我大概歸類為三種:機運、以客為主、以客戶的客戶為主。 機運,指一個是努力的人,靠著不斷的努力遊說,還是失敗了,最後在因緣巧合之下,遇到了需要的人,運到一位頭癢的小和尚,提供了梳子讓他抓癢而賣出了一把梳子。 以客為主,賣出了十把的梳子。告訴住持,提供梳子供香客整理儀容,以表對於神祉的尊敬,而住持也覺得有道理,所以買了10把梳子供香客使用。 以客之客為主,以感恩的心情出發,告訴住持,上山拜拜是一種敬神的善念,為了引導其善念,在梳子上提上了積善梳,以鼓勵其為善之心,於賣住持買下了一千把的梳子。 但是是什麼樣的心情讓第三位的應試者會有這樣的想法呢?最近又看了好幾集的大愛劇場,很容易發現很多事情其實都是在一念之間,如何去轉換念頭,其實會影響著很多的事情,而賣梳子給和尚,也是屬於轉念的一種,但是要如何去轉念了,或許就如電視中所說的,先保持一個善念,一個善語,先從說好話做起,讓說好話來引動好念,再進而去修更多的善念,讓自己在愈到事情,需要決擇的時候,可以不被外象所蒙蔽。 我們常常專注在我們失去的痛苦,但對於身旁隨處可得的美好,卻常常是視為不見,當放下了執念,桃花源應該隨處可得。

從Windows 到 Linux 的感想

近日開始上 RHCE 的課程,雖然才第2周,但是為了熟悉讓自己能夠較熟 Linux 的環境,於是開始試著裝 Linux,從隨班附送的 RedHat 5.1 EA 版開始試裝起,但是因為隨課版只提供了30天的yum更新,再加上 RedHat 5.1 Ea 上竟然沒有提供 FireFox 3.0的rpm供安裝,需要自己手動去下載並安裝,為了解決FireFox版本和更新時間上限制的問題,將原來給 RedHat EA 版的的分割區又重做一次裝起來了 CentOS 5.2 版,可惜的是 CentOS distribution 因為直接拿 RedHat 的 release 重新做 compiler 和發佈,所以相關的文件還是需要到 Redhat 網站去做閱讀,加上 CentOS 主要是依循 RedHat 版本的進行更新的,使用環境主要是 server 的需求,而我在家測試的時候,因為沒有架設任何的服務,所以在設定完 ADSL 可以上網後,更新一下元件後,就不知道要做什麼了。 試著去掛載本來硬碟中的 NTFS 的檔案系統時,竟然發生無法掛載的問題,需要去下載非 yum提供的修補來解決這一個問題,讓我覺得十分的麻煩啊,在此時,我又想起來 Ubuntu ,這一套號稱可以用更少的資源來達到類似 Windows VESTA 相關效果的軟體,於是上網查了一下,最近相關的文件, Ubuntu 竟然提供了類似 Vmware 用原本 Windows 檔案分割區進行安裝作業系統的方法(Wubi),可是利用 Windows 的系統啟動管理員( boot manager)就可以進行開機,於是筆者就拿來練習安裝一下,沒有想到利用 Wubi 來安全 Ubuntu 竟然這麼輕鬆,除了一開始需要設定 語言/使用磁碟的空間/第一位使用的帳號密碼 外,幾乎什麼都沒有設定就完成了安裝。 登入後,整個畫面其實就是 Linux 的 XWindow 的風格,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特效,在設定桌面特效的時候,彈出一個訊息告訴我說無法使用,上網去查了一下特效相效的問題,原來是顯示卡晶片無被正確的驅動,依著網路上的說明,找到相對應的位置,點兩下,按下確定後,竟然就自動幫我裝好顯示卡的驅動程式了,這樣的經驗讓我一改 Linux 驅動程式很難尋得與安裝的印象,而且更甚至覺得只要設定好網路,有一個不太差的網路環境,其實 Ubun...

下班後上課的日子

這樣的回憶,應該自畢業的那一年開始談起。2006年從學校畢業,到關西當了三個月的兵,離開營區後,便離開了待了11年的新竹,來到台北開始新的生活。當初在應徵工作的時候,因為想多方嘗差,因此讓自己在工作上轉了一個方向,從機械換到了另一個不太熟的領域中,資訊相關的部門中。 初到工作岡位上,因自己不太熟悉這樣的領域,所以被分配從較容易的小組開始接觸,也就是 Infrastructure。雖然說是較容易入手的小組,但是在大學、研究所都沒有修過相關的課程,對於相關的設備,甚至整個網路底層架構幾近可說是完全的不了解的情況。在當時小組長的支持下,申請了公司的教育經費開始做一些進修,而我的第一門課就是 CCNA,一門僅 38 小時的課程。記得當時因為才剛剛開始工作,對於每周晚上有二天要上課的日子,實在是覺得很痛苦,再加上對於整個網路設備相關的東西,又是第一次接觸,在課堂上很多資訊科系上課就會有提到過的東西,對我來說,都是第一次聽到,整個人都會被嚇了一跳,所以在整個課程中,除了實作的部分比較讓我覺得刺激外,剩下的其實都在一知半解中就度過了,然後想關的課程,也在每次回到家已經近晚上12點的情形中,終於結束了。 因為之前有過這樣的經驗,讓我在可以上長時間教育訓練的課程中,一直有相當的恐懼,雖然今天有申請了參加RHCE的課程,但是一直到最近才下定決定去上課,而今天也第一次上完課回來,目前住的離上課的地點更遠了,但是在回到家裡後,竟然不會覺得很累。這真的很神奇,難道是因為這樣的課程,讓從大一就接觸Linux的我,本來就有想要再更深入、有系統的去了解相關的內容,因為興趣的支撐而造成心裡結果上的不同嗎?我想這可能是原因之一,而另一個原因,也可能因為這才是第一次上課,整個身心還沒有被長時間的轟炸過,所以還沒感覺到疲勞吧!但是不管未來會是如何,我只能說,在上完第一次課的今天,感覺還真不錯。

生活總是充滿著很多的驚喜和善緣

在前幾天剛上班的時候,才剛到公司沒有多久,同事突然很神秘的把我叫她的位置上去,拿了一個小盒子和一個小箱子的東西說要送我,翻開了小盒子,裡面裝了幾雙小朋友的童鞋,而另一個小箱子裡面裝滿了很多小球,大概就是去遊樂園中球池的那種小球,問我介不介意用舊的東西,如果不介意就送給我們家的小朋友玩。 她在送我的當下,感覺她好像有點不好意思,直說著因為家裡的小朋友都長大了,那個鞋子沒穿過幾次,就因為長大不能穿了;而球的部分,也是小朋友已經長大了沒有在玩了,再加上因為上學的關係,家裡要清出空間來放書本,剛好知道我們家有小朋友,於是想說可以給我家的小朋友玩,於是就帶來公司。 在他更小的時候,有一次老婆帶著他到嬰兒用品店去買3個以大的奶嘴,店員阿姨覺得小朋友很可愛,順手又送了一個拍拍發出聲響的音樂球,拿回家後,上網查一下,Y拍上竟然也要四百多。 當然其它的東西還包括了衣服、音樂帶、錄影節目等,每次收到這樣的禮物的時候,我都是十分吃驚,但也是萬分感謝送我這些東西的人。物盡其用,把自己不需要得東西,送給需要的人,讓地球得資源在這樣的物品循環中,可以降低資源的浪費並提升物品的用途價值,可以減低對於地球上生態的負擔。而在收到這些善緣的同時,我也想著如何把其它人心念中傳給我的善,再傳出去,讓這傳承的善緣,保護地球的善緣能夠延續下去,讓這樣的善,能夠一直流傳。

在騎機車想事情,好嗎?

時間應該如何規劃?一直都是眾說紛云,有人善用每一刻鐘去衝刺、去思考,就如同Mr. 6、這不是捷運日記等部落客,都利用了回家的時間,在路上去創造一些新的發想,只是一個是開著車子、一個是坐著捷運。往往在回家前都是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問題、或是可以論述的心得。看著這此相關的文章,讓我覺得實在應該再多利用這一小段時間。 我試著去學習他們的方式,但是在實作的時候,遭遇到兩個問題:一、找不到合適的題目,換句話說,就是找不到什麼可以發想的問題,二、在騎機車發想事情,似乎會造成集中力的喪失。 關於兩個問題,第一個可以靠著不斷的發想、沈澱、練習,經過一陣子的努力後,應該可以慢慢找到一些吸引自己興趣的問題,但是第二個問題,台北的街頭,在下班的時候,公車、汽車、機車、腳踏車都是十分多的,在車陣中穿梭回家是否合適做一些發想呢?我舉一下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明一下,讓大家來感覺自己來說明是否合適。 前幾天我在回家的路上,在離開公司的時候已經決定好,如果到家前二個路口那一家鹹酥雞今天有擺攤,就要買鹹酥雞當晚餐。為了練習一下路上的思考方法,由基隆路轉羅斯福路的時候,開始做一連串的想法,並在多方交戰下,選了一個可能有辦法在回家前想到一些東西的題目,沒想到決定好題目時,人已經到家的機車停車格前了。在此時我稍為的回想一下,那路口的鹹酥雞攤今天有開店嗎?竟然完全沒有印象,這實在是太另人吃驚了。竟然對於路上的事物,連一些記憶都沒有。 經過幾次的測試,我決定還是在回家的時候,讓自己不要陷入思考中,好好集中注意力來注意路況。或許上述的方式並不合適我吧!至於其它的人了,可能要經過自己的測試才會有辦法得知。

兒子 vs 音樂

時間一直在走,大家都有著很多不同的期望,每日下班回家後,開始等待著節目的開始,和兒子在地版上玩著遊戲,追來追的。 每每節目一開始,開始唱片頭首的時候,小噗就停下來看,整個人都安靜了下來,專心的聽著歌,一整個很享受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