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心有所感」標籤的文章

不要血汗經濟,是因為我們考慮到未來的生活

圖片
「 血汗經濟」產業會議 閉幕爆衝突,重點不在 那15K 的吵架 ,爭議點在下面:      - 適時調整外勞核配比率,研議鬆綁外勞基本薪資的可行性      - 因應急短訂單所造成的人力需求壓力,加班工時可適度調整      - 研議適度調鬆綁工時、定期契約與資遣解雇規範,避免過度限縮勞務派遣      - 研議開放取得技能檢定的藍領外勞,可申請永久居留 企業可以因應急短訂單造成的人力需求壓力,加班工可適度調整,台灣的政府當局不顧台灣勞工的權利,讓企業可以任意的欺負受薪階級欺。缺單的時候叫你放無薪假、急單的時候又可不受勞基法規範要求,加班工時可適度的調整。這一切的這一切,只是讓無力轉型的企業透過消耗台灣社會資源的方式繼續存活,讓還有一點點競爭力的企業逐漸的失去競爭力,讓專注在創新的公司無法成為企業。 當法規都偏向企業,那企業將失去競爭力,因為讓企業有優柔寡斷的機會,然後失去先機。因為法規對於企業的優厚,會讓企業不思轉型仍可獲利;勞委會對於企業的優厚,讓企業可以不去提升產業的 副加 附加價值率仍可透過壓低人力資源支出而獲利;學界對於企業的優厚,讓企業在高素質人力充斥的台灣社會,不思與學校共同培養所需人才,卻仍在高喊找不到人才並怪罪於政府的人才政策;提供租稅與水、電、土地租金的優待,讓缺乏資源的台灣,企業仍以低資源成本導向的思維在追求獲利。 台灣不能再以血汗經濟為主導。雖然發出聲音的團體是環保團體,但若是再聲援「放棄血汗經濟」的構念,轉換台灣以「犧牲大眾,成就小眾的思維」的主導思維,那麼被剝削的不僅僅現在的受薪階級和持續增加社會福利支出,我們消耗的還有自己未來的生活環境。 試想空氣清靜機、濾水器已經變成家庭的基本設備,而這一件事情是我們父母那一代難以想像的事情,空氣需要過濾才可以讓呼吸道正常不引發過敏,水需要過濾才能飲用。那麼在這個時候,我們為了發展經濟而犧生的事情,也可能導致難以想像的未來, 或許那時候的台灣需要向國家買水才有辦法飲用;出門得穿著化學防護衣防止過敏;家裡要準備隨時可以逃亡到海上避難的裝備防範每次的下雨天的土地滑動。 福島核污染的照片人員檢查的現況,希望不要變成未來生活的常態。 圖片來源:http://e...

新竹市的公車資訊缺乏提供乘客安心感

圖片
因為在 新竹市 舉辦淨灘的原因,在活動後有同事要留下來體驗一下新竹17公里海岸線自行車之旅,所以需要幫忙協助看一下新竹的交通資訊,也才發現 新竹市免費公車 、 新竹高鐵公車 奇怪的地方。 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法找到公車站牌位置的困擾,在 台北 、 新北 、 台中 因為動態公車系統開放的API資訊,因此 台北 、 新北 、 台中 所開發的行動應用程式,均有與地理圖資整合,讓民眾打開行動應用程式的同時,也可以找到站牌。但是這一次在 南寮 的淨灘活動,從 17公里海岸線主動網 中的乘車資訊,只能看到15路公車的訊息,至於最近 新竹市 推動的免費公車路線55、56相關的資訊則無法查詢。為了確定公車路線,詢問南寮附近的小販,也只是知道15部公車站牌的位置,至於55、56路在何處乘車,多數也是不清楚,最後直到找到南寮旅客服務中心才知道55、56路公車的乘車位置,且才得知車次平均1小時1班。 如何提供便捷的交通資訊,會讓民眾更有意願採用大眾運輸,享受乘車的體驗。雖然 竹塹交通網 已經有提供一部分的資訊,但是資訊提供不足會讓乘車的民眾缺乏安心感;第二,在 17公里海岸線主動網 中也沒有在乘車資訊連結到 竹塹交通網 ,若不是對於新竹有一定的了解的旅客,就不會選擇乘車到南寮進行相關的活動;第三,部分公車路線不共站的問題,讓新竹市少乘車的市民都難以分辨,更不用說是公路體驗族。 新竹市 曾經獲得許多次的幸福城市前五名,有山景、有海景、有科技、有文化古跡,但在交通一直是一個痛。雖然透過增開公車路線的方式與免費的方式,試圖讓民眾改用大眾運輸,但是班次間距過大導致便利性不足,而尖峰時間舊公車路線常常人滿為患,因此難以改變人民的習慣。過長的班次間距難以提供乘車民眾的安心感,錯過了一台車,就得要多花近1個小時的等待,然而在 新竹市 1個小時經可以騎車來回數次了。因此如何提供乘客安心感,我想增加班次到可容許的範圍是很重要(例如將等待時間縮短至 40分以下),讓乘客不會因為錯過公車而失去了半日的時光,進而就可以建立起對於大眾運輸工具的信賴感;二、協助建立好的行動應用程式,智慧型手機已經普及,但是目前 新竹市 只有 新竹公車 一隻APP(Android),功能相較於其它都市也有不足,一個具站牌圖資的APP,將可以讓部分民眾掌握更多的資訊,進行增加安心感,上述兩點將會有利於新竹市的交通發...

設計是自己需求的延伸

對於生活的不滿足,喜歡問為什麼?嘗鮮、好奇心、對美的欣賞、文化的涵養,漸漸的我們生活的目的,不再只是為了生活更方便,人類開始探索生活層面以外的滿足。 奇想創造 執行長謝榮雅在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的「設計美學與產業創新」專題演講中,提到了一個小小的概念,設計的目的是創新出自己喜歡、自己團隊喜歡並且引以為豪的產品,這樣產品設計,才會是一個好的設計。 生活是一直的探索,科學找到無限的疑問,並從疑問中找到樂趣,打破生活慣性的邊界,看到更進一步的可能。但是工業革命後,技術概新產品的推出就有市場年代,讓科學、技術、技術產品的研究,慢慢的背離了對於人的重視,性能與功能導向的產品,變成競逐的目標,漸漸的科學的發展已經不再創造美好、品味的人生為目標,為了滿足工業化的需求,我們被培養成效能型或功能型的人。 對客戶體貼,從主動發現需求被在教育客戶,利用廣告、行銷等不同的方式,指導他們穩定、不冒險的方向,對客戶不冒險。但是設計則不是這樣,謝執行長設計是從生產者從客戶的需求中,去創造出功能性與美同等重要的產品,利用產品和顧客的對話,讓顧客滿意與感動。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喜歡「自己的作品」。所以設計是自己需求的延伸,透過設計產品的過程中,滿足自己的需求,喜愛自己的作品,接著才能感動別人。

好的工作文件撰寫方式,也是一種對閱讀者的體貼

自從接觸了服務科學後,我就將工作假想是一種服務,透過工作的執行容去服務客戶(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並試著在從事的工作中,都能從價值共創的想法去思考,達到客戶滿意和強化自己服務思維的訓練。 但是今天才發現,慣性式的工作反射似乎已固化在我的工作思維中。如今天在寫公文時,雖然試著以簡潔的方式去描述內容,但是在下班前,組長將建議修改的版本拿到我手上時,才發現原來在整個過程中,我還是忽略了這麼多的事。那是一份簡潔、清晰和意圖明確的公文修正建議。看著聽著主管的建議修正方向,我試圖去回想撰寫的過程,發現在這過程中,我並沒有去考慮到這麼多的問題,忽略的一些溝通的技巧,如更明確的主題、是否有更簡潔的內容呈現方式,更清晰的表達與客戶的可能閱讀感受。換言之,我的文件撰寫缺少了對閱讀者的體貼。 雖然工作文件的寫作,有很多種形式,但是一份便於讓所有工作流程的參與者(客戶),都可以輕鬆閱讀快速抓取重點的文件,也是對於別人的一種體貼。但在撰寫的過程中,因為我訂了pomodoro time 的時程規劃,撰文時完全失去了服務導向的思考,僅在追求效率。所以在回頭看著建議修改的文件時,發現還是有許多可以精進的地方。但是撰寫的方式可以臨摩,思維呢?如何在面對工作時,保持著服務的思維與想到更全面的面向,變成需要鍛練的工夫了。

台灣北高移動記錄

移動的時間記載是一種流水帳,但若能將移動的重要時間記錄詳細,那麼整個移動的時間,將由流水帳轉換為變成 行程規劃 的參考。我在心血來潮的情況下,記錄了星期五由新店往返高雄 中山大學 的重要時間點。 雖然最後沒有在會議的開始時間 9:10分前抵達,但從時間的記錄中可以發現, 中山大學 要辦研討會或相關活動,若參與者一大早從台北出發,最快可抵達時間在 9:10 ~ 9:20間。所以中山大學的舉辦相關的活動開始時間早於 9:30 ,即使搭乘最早二班高鐵列車 6:30(全停) 和 6:44 ,也很難準時抵達。 話不多話,下列的時間,是往返的時間摘記。 5:56 在新店遠東工業城,搭乘 930公車前往板橋車站。 6:15 930公車抵達新板橋車站站牌,再經過一小段步行即可到達新板橋車站。 6:44 板橋高鐵 站出發,因為為第一班車,購買自由座,只有靠走道的位置。 8:12 高鐵列車抵達左營。 8:24 行經一小段路,從高鐵列車下車12分後,步入高雄捷運車箱。 8:48 歷經一次的轉乘,到達終點站:西子灣站。 8:57 在西子灣站二號出口,等待 「橘一」前往中山大學,車票 12元。 9:13 抵達中山大學 。 17:15 橘一發車,離開中山大學往西子灣捷運站。 17:24 西子灣站一出口下車,最近的一節車箱離一出口的入口好遠。 17:54 抵達左營捷運站。 18:30 左營高鐵出發。左營高鐵站人滿為患,花了20分鐘才購得車票,差一點就趕不上列車。 20:03 高鐵列子抵達板橋,步出板橋車站看了一下手錶,時間為 下午八點零三分 。

專案簡報:匯整的能力

臨時交辦的評估工作,評估的時間被壓縮至很短。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去完成一個專案的簡報,專案負責同仁的專案控管手法,讓我受益良多。 第一步,專案負責人透過簡易的會議了解成員心中的專案構想草圖,掌握了專案成員的認知與熟悉領域。緊接著分配每個人投影片的準備範圍,進行資料收集、投影片的製作,最後再交由報告人進行匯整。透過上述的規劃,整個專案僅花費一天的時間,即完成整個行動方案的初稿版本。 整個過程中,專案負責人最令人佩服的在於成員的配置和快速匯整的能力。但為什麼他可以規劃、匯整的這麼快呢?我覺得可能的原因為如下: 第一點,專案管理者在做簡報前,心中應該已具有 想要傳達的 意象 ,對於 顧客 也有一定的掌握 ,在規劃的過程中還替顧客的顧客進行 服務 ,因此整個投影片製作的過程,便是在傳達如何去服務顧客的顧客、創造出顧客的顧客的新體驗,進行讓顧客獲得受益。透過上述的過程與想法,快速去勾勒出整個報告的藍圖。 第二點,簡報要傳遞報告者心中 意象 ,因此報告人僅需專注在欲傳遞的訊息為何?將時間花費在此部分上,至於其它部分的資料作,就交給專案其它成員進行收集與製作,最後在報告人整合成一份投影片時,再從成員的投影片中,找出可強化 意象 的概念,再對主要的傳遞訊息進行補充。 第三點,均衡的去簡報各單元的資訊比重。

選擇的怪現象

紅土操場的跑道並不是都很平整,在跑步過程中,有時候會為了躲避不佳的路面而繞道,但是隨著圈數的增加,我開始採用變更腳面的方式去適應跑道。 當昨天寫到上述句子時,突然發現了一個很奇特現象。人從事體力活動遇到困難、危機時,多數會做出類似下述的選擇:在體力良好,當遇到不平整的跑道時,會試著繞過那一段不平整的跑道,做出趨吉避兇的選擇,當體力下降時,則會選擇看似較短的路徑,選擇直接穿越。 將同樣的情境,套用到人從事非體力活動遇到可能挑戰,在精力充沛、鬥志高昂時,會選擇挑戰困難與危機,做出勇往直前的選擇;但當經過一段專案時間,消磨部分精力與鬥志後,將不會再選擇挑戰困難與危機,而是會趨向採用保守的態度,繞過此問題的其它解決方案。

慢車

台中往台北的路程,搭上被司機剛剛修好的車子。 「往松山的旅客,到台北後就近在捷運站下車,車子有些問題,不知道能不能開到松山,」司機先生說著,然後車子就離開了台中朝馬站,上了高速公路,而我則是昏昏的睡著。 不多時從睡夢中醒來,望向車外,看著車子、巴士、貨櫃車,一輛、兩輛、三輛、四輛、五輛…,從兩旁超越,然後消失在視線中,然一股道不出的感受流進了心中。 慢車,是的,我是路上的慢車。 沒有願景與目標可以超越, 沒有隊伍與伙伴相攜前進, 缺乏健康與馬力奮發突起, 是的,我是慢車 即使   預做準備、提早出發,還是被超越   亦步亦趨、努力不懈,依舊落後   矢志不移、用盡心力, 仍是 ---- 慢車 大力呼喊、留不住你的背景 快轉輪胎、追不上你的身形 僅隻身,伴著道不出感受的話語 在路上,慢慢前進

文化的意義和鄉愁

當社會快速的變遷,一個沒有文化的社會意識的社會,為了追求現代化、經濟的發展,開始進行大量的社會變革,在台灣新北市為了解決交通的問題與建構大台北區生活圈,在新店十四張附近開始進行動工,而這一塊約2個新店高中大的農地/林地,約在5年後消失,變成一個冷漠的環境。或許會如同信義計畫區一般,有著漂亮的百貨公司、高聳的商業大樓、大面積的磚面人行道和稀稀落落的人行道樹,一切的一切都會是一個充滿著現代感的環境。 日間會充斥捷運車箱在軌道上移動聲與汽車的車鳴聲,大量的人潮會進入一間又一間的購物中心、百貨公司或餐廳,但是對於原居於此的居民,十四張將不再是他們的故鄉的回憶,對於這個一地方的記憶,將只剩下「十四張」這一個地名,更或許地名的牽絆也會隨著都更消失。 文化是什麼?是否是一種對於過去的執念呢?正如照片所攝的,那是我小時候生長的的地方,彰化縣永靖鄉。但是對於這一塊土地,目前只能在夜幕低陲時,靠著那一份對於土壤的記憶、空中的透出的暮靜,才能讓我憶起兒時的一些感受。 家,雖然會移動,但地域的熟悉感還是會伴隨著人的經驗與記憶被儲藏在身體的某些部分。雖然社會的演進與現代化,會造成生活環境的一些改變,但是如何在變動中,保留住一些專屬於這個土地、這一個地域的一些特點,讓曾經離開的人們,在未來的日子裡,可以透過留下的一些蛛絲馬跡,喚醒那些被封存在身體中的對於過往的感動,這或許是就是「文化」所扮演的角色。 在過年期中,朋友的妻子(台灣媳婦)談了她的小時候居住地「上海」。 「現在的上海,已經不是她所知道的上海。家已在上海都更的過程中消逝,兒時的一切,已經無法現在原址上找到,經濟快速的成長,讓人情味變的很淡,同一棟大樓的人們,即使是對門,也很少在打招呼。若是有住戶突然和你打招呼,多數的人都會很緊張,擔心對方是另有所圖。」。朋友的妻子說著, 「經濟的成長,讓回憶不再,社會的變遷讓我失去了根,雖然我嫁到了台灣,但是這半年來,台中給我的感覺更像是我的家鄉。」 社會發展,帶來的社會的進步,但是文化卻讓進步的同時,留下記憶也留下了旅外人一些牽絆。如何在社會的發展中,透過一些環境、建築、器具保留屬性這一個區域的特性,正是考驗著政府的能力,希望台灣在進步的同時,不會我們這一代成為如同那一個朋友的妻子一般,再回歸時,已經不到家鄉的路,沒了回憶。 推薦閱讀: 文化政策為什...

台灣的android market 付費機制消失半年,哀悼文

從 android market 付費機制消失後,我就有開始記錄一些相關的消息,但是隨著時間愈拖愈久,感覺上目前北市府好像還是在等 Google 回應的樣子。而 Google 則是忘了,其實還有台灣的這一個市場。 而整個事件的受害者變成了之前曾經購買過付費軟體的人,像我就是其中的一位。 事由 台北市消保官上週要求美商Google,必須針對手機應用軟體,訂出退費機制,期限是2011/6/27。 6/27 Google表明仍主張15分鐘內退費,拒絕給予手機應用軟體七天鑑賞期,並揚言暫時停止對臺灣消費者,銷售付費軟體。 台北市法規會主委葉慶元表示,Google以停售付費軟體,顯然是意圖綁架消費者,換取拒絕遵循法律特權,北市府決定裁罰Google一百萬元,再度令7月1日前改善,否則再加重罰。 6/28 Google宣布關閉付費服務,主要是基於目前付費服務不符合法令,在不合法的情況下,決定暫時提供付費服務。 6/30 Google負責Android Market法務代表Kenneth Carter從美國來台親自與台北市政府溝通,期望朝著符合法令的方向來磋商。表示回國後願意進一步協商是否修改契約,北市府認為業者釋出善意,同意延至七月十四日再提出解決方案。 8/23 北市府:微軟Xbox Live依法提供7天內退費 9/1 嘸蝦米Android版官網付費版重新上架 9/06 蘋果7日鑑賞條款消失 北市府要查

專利審查人才需求上升

在之前做的一個有關資安的研究中,發現台灣專利 (TWPAT) 從申請到核可的時間近年來有愈來愈長的趨勢,當觀測1996-2009年間被核可的資安相關專利發現,1996年被核可的專利多數是1995年申請的,但是2007年申請的專利則多是2003年申請的。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平均核可時間 1.2 0.9 1.1 2.1 1.9 2.1 1.9 2.2 2.2 2.3 2.3 3.1 3.4 4 當時有提出建議,若是要強化台灣專利制度,需要從專利處理的時間進行改善,在科技如果快速的發展與相互洮汰的情況下,縮短專利核可的時間,這樣才有辦法保證台灣目前的研究成果。 智慧局徵求170名專利審查人才 【經濟日報╱記者江睿智/即時報導】 2011.12.23 10:20 pm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今日表示,為加速清理發明專利待辦案件,已以專案函報經濟部核轉行政院請增170名五年任期制約聘專利審查人員預算員額,期於101年4月前開始聘用加入審案。 經濟部智慧局將於行政院核定聘用計畫書後,立即公開徵求具備機械工程、電子工程、資訊工程、化學工程、光電工程、電信工程、材料工程、藥學、生物技術、電力工程、物理、食品、醫學工程及紡織工程等14類科專才。 凡具有下列資格之一者,歡迎向智慧局洽詢報名方式:1. 國內外大學理工相關科系畢業,並具二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者;或國內外理工相關研究院所畢業得有碩士學位者。2. 國內外大學理工相關科系畢業者。主要工作內容係從事相關類科專利申請案之發明專利審查及交辦事項,每月待遇約各為新台幣5.1萬元及4.9萬元。 全文網址: 智慧局徵求170名專利審查人才| 聯合新聞網 Power By udn.com

玩美舞孃,讓我看到了夢想被實踐的感動

內容簡介 玩美舞孃(Whatever Lola Wants)是一部 2007 年的電影,描述著25歲一位紐約女孩,一邊做著無聊的郵遞工作,一邊卻懷抱著美麗的夢想,希望有天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舞者。有天,尤思告訴蘿拉一個關於「肚皮舞后」伊絲瑪汗的傳奇,她的舞蹈吸引著蘿拉。蘿拉因為和埃及的留學生熱戀,卻因為爭執,留學生返回了埃及,而蘿拉為了逐愛與夢想,放下了一切遠赴埃及所發生的故事。 目前在 hifree 軟體 的電影頻道是免費的。 這對我來說是一片女性自我探索的歷程,和 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 很像,都是在做自我的探索。已經是中年的我,看著「夢想」被實踐的過程,羨慕、佩服是同時出現心裡的感覺。我也有著夢想,想改變「人心」,而熱情,或許才是影響著人心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自我說服最重要的。 而目前的我或許還沒有什麼感動人心的做為,但是我還是能夠推薦感動人的片子讓大家欣賞,家裡是用 中華電信網路,有空可以看一下這一片。

失勢吧!台灣企業。

圖片
如果台灣的企業,還是保持下述的想法,那我真的覺得, 失勢吧!台灣企業 台灣人一直很自豪我們的經濟成長實力變強,台灣有不少企業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企業,但是很奇特的事情是,在二十年前台灣人因為美商、日商企業的好福利,樂於在外資企業工作。而當台灣企業也變成其它國外的外資企業的時候,我們對於企業的員工是否同樣令人羨慕嗎? 在網路遊戲中,台灣企業的如果是一個遊戲的角色,多數的企業好像是技能點數錯誤、能力點數點錯一般。當玩家遇到這樣的問題時,通常有兩種作法,等級低的就是砍掉重練,等級高的要不是當倉庫,另一種就是開始準備外幣(通常指數位商品),準備洗能力。而台灣的企業、執行者,目前多是採用第二種方法,只能靠額的資金去改造企業,但是企業的改造往往是困難的,所以都是拖在那邊,等待反版(景氣與潮流的變化),看看企業是否能夠重生。 無薪假 這是企業減少支出,政府保持低失業率的一種手段。為了讓台灣的失業率不降,政府竟然默許了這樣的做法。讓員工領不到薪水的放假,無法得到離職金與失業補助。在無薪假的過程中,卻因被公司綁助,員工無法去參加勞委會辦理的職能訓練強化自身的競爭了。對於某些員工而言,無薪假讓他沒辦法破斧沈舟去開企新的事業。當談到無薪假時,我覺得下述的意象還滿棒的,不景氣和員工的嘆息,因為無薪假,老版還能保持不算太差的收益。 (圖片: 平凡的幸福、簡單的愛 ) 台灣的無薪假 在台灣、弱勢人民的權利,在台灣永遠是比較不被重視的一環。繼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企業又發出了無薪假的通知,企業希望 基層員工 能夠自動減薪共渡難關,而台灣的政府當局,竟然不是站在弱勢勞工的一方,竟然希望員工體諒企業,利用減薪、被綁住、無法再進修的方式共體時艱。當無薪假消息放出沒多久後,行政院主計處公布「人力運用調查」統計出在台灣355萬的上班族月薪不到三萬,占總受雇人口的42.82% ( 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 )。當看到這則消息時,對於台灣有錢人的記憶還是十份的深: 王雪紅以總資產六十八億美元拿下,打敗去年首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五十七億美元的身價 ( Link ) 億光電子董事長在捐贈 1 億回饋母校北科大的隔天竟然放出了億光可能要啟動無薪價的消息( Link ) 企業的營運好處,原來和資方是沒有關係的,在台灣的部分企業經理人原來也是採用法定營餘制,景氣不好就要員工...

紅磚混泥土

我留下,時間痕跡 斑駁、斷壁、紅磚醉倒身軀 一偶獨立,伴著孤寂 願化身,水滴 混入了泥,輪迴而去 枯等  再次共飲   笑看風雲 綠草  紅花  老木 輾轉而去 那凌天之志   如唐詩、宋詞、元曲 共成史跡 僅剩 冬風夏雨,濕冷秋意 故裡身軀 獨飲一鍾    飛沙夜雨 與夏鼎、鐘罄 同成記憶

慢跑,跑出新的人生態度

談到跑步,我就會想到「阿甘正傳」,有一天,阿甘突然沒有理由的開始跑步,從東岸跑到了西岸,再從西岸跑到了東岸,在旅程中,他看到了所多不同的風景,美麗的景緻,如純淨的天空、被染成超過了七個階層顏色的黃昏、寧靜的暗夜沙漠等,大自然架構出來的美麗的景色,都被阿甘在慢跑中盡數的收進了腦海,當看到電影中的這一幕,我深深覺得人生有機會,也要用這樣的方式來感受一次世界。

承諾,也是一種推動力

曾經一直這樣的認為,想做的事情一定要親口說出來,即使只是說給自己聽而已,但是透過說出來這一個動作,對人很多人而言,就是一種承諾的的儀式,讓自己和自己立下了承諾,進而去實行。 而在商周的這一篇文章,也同樣提到了承諾的重要性,承諾不僅僅是一種言語的表示。在網路時空中,透過一種簡單的訊息回覆。「收到了」除了表示對於人的尊重外,也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對於事情的態度,產生一種新的氛圍,在無形中讓人改變。 在該文中還提到了兩個促進溝通力的技巧: 一、對自己坦白 二、在乎對方 正如 Andrew S. Grove 所說的:「溝通的好壞,非取決於演說人說的多好,而是在於聽者懂了多少。」 參考來源: "這個現象,我私下觀察了許久,很想發現例外,但結論是, 絕少例外。每次我發出e-mail、或簡訊時,會主動回覆「收到」者,其績效跟同能力者相比,幾乎更勝一籌。雖然只是一個小動作,但在組織裡,尤其是我所處的傳播業,溝通,是一切的核心。「收到」,代表「在乎」,在乎自己、在乎別人,因此能與夥伴產生有效的溝通,與顧客(讀者)談到心坎。" "倘若,連賈伯斯都得用兩個整天的時間,來排練五分鐘的產品發表會;思科執行長錢白斯必矛為二十分的簡報花費二十七小時演練;我們又怎麼能暑望自己瞬間變成溝通天才?" - 商業周刊-人物觀點-總編輯的話-收到! (1/1) (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

服務業,心態確需要更貼心

服務業當成慈善事業來經營,在這個過程中,會讓人感受到有貼心的感覺。有時候在思考,效率管理是否是必需的嗎?所謂的員工在職訓練是在訓練些什麼呢? 在 服務業的經營過程中,發現制度化過於嚴重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這樣會讓整個服務的進行失去了彈性,因此,好的服務管理、服務的流程設計不僅要思考如果讓客 人感受到服務的效率,還需要決定需要在那些地方設計一些彈性,當遇到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讓服務人員不需要依著服務流程的教條進行,而是設法讓服務能夠更 順暢的進行下去,且考慮到客戶的心理,讓客戶能夠得到一個好心情。 參考來源: 「妳知道古時候最有福報的工作是什麼嗎?是擺渡的人。因為他們把人們從一個地方,平平安安的送到另一個地方,不論之後等著那些人們的是好事或是悲傷,能平安到達,才能有一個好的開始。所以我覺得自己現在能從事服務業,真是一種福氣,能有這樣的好福氣當然要珍惜,而珍惜這福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分給別人!」 傻瓜精神--幸福的擺渡人 - 晴天‧星星‧海洋 - Yahoo!奇摩部落格 (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

番茄技術工作法

pomodoro 我在 前一篇文章 中有進行過一些介紹,為了更了解什麼是 pomodoro technique ,我到官方的網站做一些簡單的摘要,說明一下什麼是  pomodoro technique ,工具、方法和重要的運作要點。在這裡我將之稱為 番茄技術工作法 ,也有人將之稱為 西紅柿工作法 或 西紅柿技術 ,如果對於內容有更濃厚的興趣,可以到 pomodoro technique 下載免費的電子書。

修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pusa-blog/article?mid=264 掫取日期:2009/12/15 文章內容 宇宙有它的自然定律,比如砍一棵大樹,不斷地砍它,終究會被砍斷,這就是自然的物理性,我們對治自己的習氣也是如此,如果有自覺,持續砍它,依著『自然』的道理,終必砍除。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份,所以要有信心,不要氣餒。」 其實,如果只有讀書開展智『慧』,是只做了一半,定慧雙修,才算完整,所以還要修『定』。在生活中看看自己安定的功夫,才知是不是真正把書讀通了。經典上說,『定心』非常重要,心不安定,就如燭火,受風一吹,就搖擺不定,而搖曳的燭光,是看不清週遭的,穩定的燭光才能明照一切。如果一個人,對人對事不能看清楚全貌,那如何有智慧作出正確的判斷?所以安定的心,多麼重要。」 心念不定,易受外界干擾 這個比喻太妙了,心被外界的風一吹,就或明或暗,或靜或亂,或喜或悲,心念幾乎無時不受到別人的牽引,即使兩人在同一個房間內,沈默的各做各的事,對方的一舉一動,還是牽動著自己。 所以人雖離不開人群生存,但要努力降低被人干擾或避開干擾。 很多人一直努力修持,尋找破解,就是希望避免「不由自主」的受到掌控,陷入苦的循環之中,而能有自覺的選擇自己的心境及行動,才不算糊糊塗塗的過日子。 有位師父說,他常提醒自己「不要去看別人」。 他年輕時到處參訪名師,一心用功。 其間遇到一位德行很孚眾望的老師,一向不收弟子,但看他求道心切,很有慧根,破例收他為徒。 一天,弟子從外面回來,侃侃談起一天見聞並對某人偏離正道、不合正法的行徑,多加評論,很是感慨。 老師默不作聲,定定地看著他,嚴肅地說了一句讓他至今不能忘懷的話:「到現在你還在看別人!」 老師的話充滿沈痛、惋惜、失望,如當頭棒喝,讓他非常羞愧,自己的修行,根本還沒上路呢! 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不是修正別人的。 「去看別人」,不免看到別人的是、非、長、短,心念就起了分別,心中所想,就不吐不快,於是就有了批評、論斷,人間是非煩惱就由此產生並循環。 「去看別人」,就是想去改變別人或羨慕別人,改變別人是竟一生之力而徒勞無功之事,但自己卻累了一生。而羨慕別人也令自己不安,是因為有了比較、覺得自己不夠好。不相信自己就愈看不清自己...

生氣真的沒有用

來自別人轉寄的 Email     某法師有一天正要開門出來,不料,迎面撞進一位彪形大漢,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得「碰」的一聲,剛巧撞在法師的眼鏡上,眼鏡戳青了他的眼皮,然後跌碎地上,鏡片摔得粉碎。此時那滿臉絡腮鬍撞人的大漢,毫無愧疚之色,反而理直氣壯說:「誰叫你戴眼鏡?」     法師此時心想:世間法多由因緣合和而生,有善緣,亦有惡緣,解決惡緣之道,惟以慈悲待之,因此便以歡喜豁達的心胸來接受這項事實。     鬍子見法師以微笑回報他的無理,頗覺訝異地問:「喂!和尚,為什麼不生氣?」     法師藉機開示說:「為什麼一定要生氣呢?生氣既不能使破碎的眼鏡重新復原,又不能使臉上的瘀青立刻消失,苦痛解除。再說,生氣只會擴大事情,如果我生氣,對您破口大罵,或是打鬥動粗,必定造下更多的業障及惡緣,甚至傷害了身體,仍然不能把事情化解。     「以世間因緣果報來看這件事情,我早一分鐘,或遲一分鐘開門,都可以避免相撞,而我們卻撞在一起,或許這麼一撞化解了我們過去的一段惡緣,因此,我不但不生氣,反而還要感謝您助我消除業障!」     大鬍子聽後十分感動,他問了許多佛法及法師的稱號,然後若有所悟地離去。這件事過了很久,有一天法師接到一封現金掛號信,信中附有五千元,原來正是那鬍子寄來的,信中寫著:    師父慈鑒:    非常感謝您,那天撞了您,卻救了三條活命,事情是這樣的:     我年輕時本來不知用功進取,畢業之後,在事業上高不成低不就,十分苦惱,常常自怨自哀,結婚之後,也不知善待妻子,常常拿妻子出氣。有一天,我外出上班,忘了拿公事包,中途又返家拿取,沒想到卻發覺妻與一名男子在家中談笑,我非常生氣,衝動地跑進廚房,拿了一把菜刀,想殺了他倆,然後自殺,以求了斷。不料,那男子驚慌回頭,臉上的眼鏡摔落在地上,一時,我憶起慈悲的師父,師父的一句「生氣不能解決問題」,使我冷靜下來。我想:妻子越軌,我必須負完全責任。因為,過去我實在不該冷落她。經過這件事,我感悟到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再也不會暴躁及莽撞了。目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