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三國群英8 養馬

豫州馬場:玄驪。 兗州馬場:絕影。 體力 1575 速度 10.2 能力:迅影(四)  並州馬場: 的盧 體力 1575 速度 11.1 能力:迅影(四)  幽州馬場:抓黃飛電。 能力:先手(五) 體力 1575 速度 11.1 雍州馬場:豹月烏。 需求物品:五萬的錢(買馬錢一匹五萬),傳說物品「紫花苜蓿」多多益善,想要傳說級別的,必須有五個。 先手:第一技能使用後,降低武將技能冷卻 迅影: 加速攻擊速度

Windows 無法透過 pip 安裝 pdfplumber,怎麼辦? 解決方法紀錄

在 Windows 的環境下,透過 pip install pdfplumber 會出現下述的問題, ERROR: Command errored out with exit status 1: command: 'D:\WPy64-3850\python-3.8.5.amd64\python.exe' -c 'import sys, setuptools, tokenize; sys.argv[0] = '"'"'C:\\Users\\hcwang\\AppData\\Local\\Temp\\pip-download-dgt14vmc\\pdfplumber\\setup.py'"'"'; __file__='"'"'C:\\Users\\hcwang\\AppData\\Local\\Temp\\pip-download-dgt14vmc\\pdfplumber\\setup.py'"'"';f=getattr(tokenize, '"'"'open'"'"', open)(__file__);code=f.read().replace('"'"'\r\n'"'"', '"'"'\n'"'"');f.close();exec(compile(code, __file__, '"'"'exec'"'"'))' egg_info --egg-base 'C:\Users\hcwang\AppData\Local\Temp\pip-pip-egg-info-pi0qe191' cwd: C:\Users\hcwang\AppData\Local\Temp\

研究發現人們離開現狀後更加滿意

過去人們常常說,放棄者永不獲勝贏而勝利者永不放棄。但是,新的社會研究結果指出,當你面臨決擇而猶豫不決時,選擇不繼續維持現狀,代表變革的行動會讓你更滿意。研究結果已發表在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期刊。 參考資料: Study finds people are more satisfied after quitting the status quo. Phys.org,2020/5/18

工作10年就是10年的工作經驗?

在面試過程時,常常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具有領域工作經驗 10 年人和工作1~2年人感覺差不多呢?這時候同事往往打趣的說道:「10 年工作經驗有 2 種,一是 1 年工作經驗重複 10 年,另一種是 10 年的工作經驗。」當工作年資有明顯差異,但是面試的感覺卻相同時,可能就是遇到了第一種。 雖然從字面上的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如何避免自己成為 1 年工作經間的 10 年工作者呢?首先,可能是要了解工作經驗的大致特徵,才能找出適合的解方。 經驗是什麼?經驗就是個人能力升級的過程,大致分別: 新人:從「不會」到「會」 員工:從「會」到「熟練」 有經驗的員工:從「熟練」到「精通」 領域專家:從「精通」到「專家」 領域大師:從「專家」到「大師」 具備 1~2 年特定職務的工作者,多數位於階段2、階段3,而 10年工作經驗的人,若無法達到階段 4 以上,而仍位於階段3 時,就會給人很類似的感覺。新職務往往與過去的工作略有差異,因此,很難區分出 有經驗員工的各種不同程度 的差別,特別在有限的面試時間下,這樣感受就會更明顯。 彼得•杜拉克提到過「 Efficiency is doing things right. Effectiveness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s.」 意思是「效率是把事情做對,效果是做對的事情。」 我覺得這正是階段4 以上和其它階段1, 2, 3 最大的不同處在於,階段1, 2, 3 就是在既定的流程內追求效率,但是隨著效率到達了一個階段後,其實已經沒有太大的差別。舉個例子來說,你去修車廠 1 萬公里定期保養,一位 10 年經驗保養技師,可以在 3小時 50 分幫你完成汽車的定期保養,另一個 2 年經驗的技保養技師要花 4 小時才能幫你完成汽車的定期保養,但是對於已經等了 3 個多小時的車主,很難感受到 10 分鐘的差異的。 而何為厲害的技師呢?厲害技師不在於保養速度可節省十分鐘,而是能夠快速幫車主找到汽車的問題、解決問題。他必須要常常 (一)學習新的維修技術與技巧;(二)研讀各式維修記錄掌握問題的可能成果與解決方案;(三) 針對不同的車款發生某些異常的常見與不常見因素並能夠透過和車主溝通,釐清可排除的因素;(四) 然後用最少步驟有效的解決問題。 例如,汽車在高速的時候會有抖動的問題,大家的第一想法就是輪胎的配重平衡可能需要調整。但是,

MIT 大腦研究證明學習遷移是真的,但如何運用呢?

傳統教育的核心基礎,就是「學習遷移」。什麼是學習遷移?例如你在課堂學習到的某個技術,當你在真實生活、工作上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可以運用已習得的技術,解決面臨的問題,就是一種學習遷移。雖然學習遷移聽起來有一些專業,但是它真正驗現了人們對於所有學習的期待,也是現今教育的基礎。 美國 MIT 研究人員在 Nature Neuroscience 期刊的大腦研究成果顯示,在大腦的活動中發現海馬迴CA1區域的一種新的記憶編碼活動,讓大腦得以運用過去相類似的經驗,回應不同遭遇過的事件。研究人員透過小鼠迷宮的實驗,觀察了小鼠大腦海馬迴的記憶區塊,以驗證大腦除了語言、情境記憶外,還存在另一種記憶的模式,事件記憶。事件記憶,是透過事件編碼(Event Code),將抽象的概念記錄下來。 首先讓小鼠反覆繞著迷宮運動,在活動的過程,持續測量小鼠腦部海馬迴CA1區的神經元活性。研究人員透過獎勵機制的設計,以確立事件記憶是否存在大腦活動,因此,研究人員在小鼠每跑完四圈迷宮時,給予食物的獎勵。小鼠大腦量測量的結果顯示,小鼠沿著迷宮活動,在某些特定的位置時,大腦神經元會產生活動反應,代表著記錄地點的神經元,但是,當小鼠在跑到第 4 圈時,大腦會再激發額外特定區塊的神經元細胞。或許,事件記憶,抽象記憶是存在的。 為了驗證事件記憶存在的推想,研究人員訓練小鼠在方形迷宮運動、在圓形迷宮運動,但是同樣的都在第 4 圈時給予獎勵。在不同形狀迷宮活動的老鼠,大腦細胞活動的反應呈現不同的活動狀況,代表著不同的空間記憶有著不同的腦細胞活動特徵。但是,每次當小鼠跑到第 4 圈時,不論賽道的形狀、長短變化,大腦海馬迴CA1區域的特定區塊,都會出現相同的活動反應。換言之,實驗說明了大腦CA1區有處理記憶抽象概念的神經元細胞。 從抽象概念記憶的存在,是否能證明學習遷移的有效性呢?從實驗的設計,我們可以發現實驗是透過「獎勵」編碼圈數的「抽象概念」,透過反覆的行動,形成「獎勵」和「抽象概念」的連結,最後才試著驗證在方形迷宮、圓形迷宮運動的小鼠,都能喚起「4 圈 」的這個抽象概念。為了完成這一個目標,研究人員做了三件事: 設計可以運用抽象記憶的活動:繞圈,讓小鼠得以運用過去的經驗 具生理吸引力的獎勵 重複:透過重複形成圈數和抽象概念的連結 透過這三點,我們來看現在教育場域和內容,是否有辦法用來驗證、找出抽象概念記憶的儲存區塊,

適性學習不代表著學習是愉快的

人的個性有許多差異,但往真理的道路往往只有一條,學習亦然。 在刻意練習概念出現以前,波茲曼在1980年出版的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一書即說過,從來沒有任何一位先賢說過應該寓教於樂。教育哲省家從來都認為獲得知識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學習是要付出代價,汗水和努力是不可少的。 波茲曼提到: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擺脫現實的奴役!要獲得山色的思辯能力,對於年輕人來說絕非易事,而是一場堅苦卓絕的戰鬥。

克服拖延習慣的第一步

人們為什麼會拖延?就是有一種驅使你做其它事的渴望,或有一種對於做那件事本身的厭惡,或兩者都有。 許多的拖延都是無意識的,你在拖延,但主觀上並不那麼認知。你或許會告訴自己,「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但問題不是信念的對錯,而是他掩飾了你真正的行為。 克服拖延的第一步,就是感知並承認自己正在拖延。試著承認你不想王即做某份工作的念頭,一旦你能輕易的自動承認拖延的傾向,當拖延發生時,你就能夠採取步驟去抵抗拖延的衝動。 參考資料: Scott H. Young(2020).超速學習。林慈敏譯。圓神出版社